登山日期:20181202
繼鳶嘴山之後,M先生中毒愛上中級山。只好配合M先生開爬,20181116後依序完成谷關七雄老七唐麻丹山、白毛山、屋我尾山、波津加山,這次輪到東卯山了。M先生擔心這座來回要6-7小時的山路可能會走倒我...我怎麼能被看扁呢!再怎麼難也要強逼自己體力達成。這是一條走到會厭世,但終點還遙遙不知有多久的山路,以為快到了,在之字形轉彎後又破滅,自我打氣不知道多少次才終於看到山頂端。登頂後五星級360度環山山景給人的震撼,只有站在感光板下才能感受,很幸運當天天氣還不錯,能深刻體驗被群山360度環抱的感動。
註解:東卯山是谷關七雄的老五,高度1692公尺,有一個聯勤三等內補三角點,標號321號。單程約6.5公
里,來回約13公里。落差約980公尺,屬於雪山山稜脈主稜。
↓早上5:20起床,快速打包完行李便出門,來到此指標,(全程從東卯山,有熊出沒標誌,的登山口計算)
↓7:30從東卯山登山口出發,東卯山登山步道每500公尺會有一個里程告示,路徑相當清楚
↓起登口旁的倒木
↓步道起始點,石階步道,緩升,過了這段來到悠靜樹林混合的路段
↓進入悠靜的步道,可以明顯感覺清晨露珠濕潤的涼意
↓聽見林間草被翻動的聲音,發現野生藍腹鷴,很開心
↓7:43 走了500公尺後發現明確的指標,朝著東卯山5.5K前進
↓東卯山被說是五星級的步道,除了步道兩旁景緻優外,針葉鋪成的紅地毯,美麗、好走也是特色,
↓走出森林間看見天空,東卯山登山步道有好幾段要走出林間,遮蔽不全
↓7:51 來到第一個電塔,卓蘭天輪一路 109,這是第一個明顯的路標,沿途要經過三個電塔和
一個涼亭
↓電塔之後,繼續往前走
↓終於開始第一個之字形(不記得前面有沒有走)
↓8:00 走了一公里,來到5K指標處
↓8:04 右側是石壁,會崩落
↓8:07來到第二座電塔,谷關天輪南線 031
↓8:08 電塔旁的指示牌
↓電塔旁可以清楚看到谷關水庫 馬鞍壩附近?
↓8:10 走了 1.5公里,來到指標4.5K
↓8:22 來到路上唯一的涼亭,沒有休息繼續趕路
↓8:22 走了兩公里,來到標示4.0K處
↓8:23 來到第三座電塔 趕路,快速繞過
↓8:24 來到與德芙蘭步道交叉口的地方,繼續往前緩升
↓8:38 又一處針葉鋪地的山徑
↓8:41 走了三公里了,來到步道指標3.0K處
↓從樹林間能望見鳶嘴山(看得到岩石的尖頂?若錯,請指點)
↓8:50 走了3.5公里,來到指標2.5公里處
↓趕上了在起登處附近椅子休息的登山夫妻,這對夫妻說,上次來沒等頂,因為之字形有截徑,
為了省力,結果走偏,所以這次不敢走捷徑,後來山頂上會合,互相分享咖啡,和我的蔥麵包^^
↓橫著長的樹,腰力十足
↓8:57 停下來拍照,樹幹特殊,繞著樹幹左轉後直上
↓8:57 停下來拍照,不知道這是五葉松,還是二葉松??
↓走了四公里,來到指標2.0公里處
↓這些大樹是森林裡的主角,總讓登山者暫時忘切腳下的痠痛
↓很喜歡森林間長的又高又大的樹,要M先生停下腳步,當比例尺
↓9:15 來到指標1.5公里處,已經走了3.5公里多了,花了105分鐘
↓這樹很美,也是指標(我認為),因為過了這棵樹,左手邊是一片岩石大崩壁的大斜面
↓儘管是大岩石崩壁,還是有很多樹從夾縫中長出來,小心落石的提示得放在心上,趕緊快速通過
↓大崩壁岩石區過後的樹長得很奇特美麗,來到落葉特多的步道
↓9:19 M先生一直回頭叮嚀要小心
↓我就是貪戀這些美景才會落後M先生幾十公尺,然後他發覺不對人沒跟上,才回頭找人^^"
↓9:20 走到這裡其實已經感覺很累了,太陽很大,到底還要多久才能抵達啊?開始煎熬,
M先生等慢吞吞的我
↓大石壁過後有一段大石頭路,不用攀繩索
↓9:25 終於看見只剩1K的標誌,但累了,覺得這1K好漫長啊
↓見我跟上,M先生繼續往前
↓9:38 再見令人喜歡的樹,很有個性,我趁機做休息
↓9:38 抵達一個之字形轉角處,M先生再前方遇見稍早有話聊的山友,停下腳步,我趁機趕上,
只聽見山友說:加油,快到了
↓9:38 山友休息,我們繼續往前
↓9:54 走到這裡已經快趴了,M先生見狀把像機拿走,說脖子掛著像機太重,讓我專心走路,撤掉相
機的確舒服很多,但腳步實在沉重啊,就好像慢跑一樣,跑到最後希望身無一物!這一路上之字形真的走
到天老地荒,兩腳發直,酸疼無力(換M先生掌鏡)
↓繼續緩升
↓收起登山杖準備拉繩索的最後一段路,但眼前有個小階緩升,腳已經快抬不起來啦
↓9:57 終於看見指標0.5K,越靠近山頂,越覺得走不動啦
↓感覺大樹也在幫我加油打氣
↓每一步跨階向上都要借助樹幹幫忙支撐
↓9:58 M先生看我走得這麼累,幫我拍了累人三部曲,左邊人還蠻在草叢中,
↓10:02 站在鏡頭前,累到腰挺不直
↓10:03 以為快到了,沒想到還有之字形,剛剛的那對夫妻休息後,趕上我們了
↓之字形走完,又來這種看不到盡頭的路,是要把人的意志力全消耗完嗎??無言問蒼天
↓10:05 來到大石區(山友說最後一段路拉繩索後就到了)所以一鼓作氣,心想爬完就登頂了,
↓大石頭區很窄,會車要彼此禮讓,M先生和我,登山口前遇到的夫妻,都在這上面拍照留念,這裡的山景太美了
↓往谷關馬鞍壩方向的景致一覽無遺
↓繼續沿著大石頭的腰部繞走
↓沒想到繞過這大石,並沒有登頂,反倒還有一段路得走 啊~~天啊!!!!! 只能苦中作樂,欣賞美麗的風景
↓登頂之路遙遙無期,繼續走之字路,我要M先生不要等我,先往前探路,見到登頂要攀繩的大石頭區喊
一下,這之字路走不完,很折磨,
↓沒多久,聽見M先生說:到了....等等繞著大石頭的外側上來,他走錯,他的錯路比較難走
↓我靠左,找到可以拉的繩子準備最後登頂,已經準備要開心了
↓走一半路,只剩一半路囉,M先生幫忙拍照留念
↓登頂囉~~
↓10:50登頂,東卯山山頂是由幾個大浪板所在的平台構成,很特殊。聽說這是軍用的浪板,誘人的是這
一抹無雲的藍天,紫外線應該爆表啦
↓整個山頂簡直是五星級的view,從谷關聚落的那座山頭,至鳶嘴稍來、白姑大山、基隆山、八仙山、唐
麻丹山連成一圈,每座山脈的稜線清楚無比,山巒一層層往遠處延伸,各據一方不相干擾卻和諧至極
(白姑大山、基隆山)
↓八仙山、唐麻丹山(我只認識這兩座)
↓山頂上有三大浪板,我們在這個浪板的陰影處休息
↓山頂上的植物
↓東卯山地標
↓谷關馬鞍壩視野
↓立足處感覺平視眼前的山,眼前的樹都跟對面的山幾乎一樣高了^^
↓我們登頂時,上面只有六人,我們在這塊浪板下的陰涼處休息,補充熱量,喝水奢咖啡
↓跟東卯山標高1690公尺合照留念 ^^
↓東卯山標高處的全景照
↓中間浪板往山區望去的全景照
我們在山頂逗留了一個多小時,後來登頂的人越來越多,整個平台都是登山客,這裡果然是很夯的登山健走
路線,大家都不怕累嗎?看來,我真的要檢討,沿路爬,沿路跟自己對話喊累,說無力..
↓以下是回程時,拍下的,喜歡的樹...之前都在趕路,趕緊抽空拍,但不記得在那個路段
東卯山真是我這一個月來登的山中最磨人的,一開始帶著新鮮的心情邊走邊玩邊賞景,對於初來乍到的
幾個之字形不放在眼裡,直到最後1.5K,之字形路段一個接一個的來,破壞了我期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
願望,我才知道東卯山果然不能小看啊~意志力在第一段攀繩的大岩石區(可以看到馬鞍壩的大岩石區)開
始磨損,體力也在這段突然耗弱。每登一個比較大的GAP都是折磨。這天天氣又出奇的好,汗像不用錢
的一直流,幸好水帶得夠多,一路猛喝水。
好在,咬緊牙根克服腿痠,終於也登頂了。覺得老天爺很寵愛我倆,給我們登頂後,能見度100%的360
度的環山視野。從谷關聚落的山群延伸至鳶嘴山、稍來山再到白姑大山、基隆山、八仙山、唐麻丹山,
稜線極度鮮明,峰巒層層疊疊,群山各據一方氣勢磅礡讓我們讚嘆不已。我們從10:20登頂,一直到11:50
才離去,在山頂上的休息時間也破了這個月的紀錄,可見山頭之美,讓人留連忘返啊。
其實,我也有點埋怨老天爺,怎麼給我這麼棒的視野啊,每一座山都是那麼美麗,誘惑著我,是要我一
座都去征服嗎?這怎麼爬得完呢?!被群山360度環抱的我,除了感動,更對台灣土地多一吋的領解與感恩。
登山心得
1. 這一趟走下來,雙腳小拇指起水泡了,第一次穿登山鞋走這麼遠...M先生詢問城市綠洲先生給建議,
以後試試看只穿薄襪,起水泡是因為腳流汗,會讓襪子纖維變粗,間接造成摩擦奇水泡
2. 這次下山準備了護膝,以前打球才穿護膝,但下山穿護膝真的讓膝蓋舒服很多
3. 這一趟路一個人帶2公升水,來回約剩下800CC
4. 周末或假日登此山,記得早一點出發登頂,越晚人越多,天氣好,山頂遮蔽物少,會曬到太陽。
我們這天10:50登頂人比較少,過了12:30人越來越多(當日情況)
5. 功課做得不夠多,錯過登頂後的三角點,後來才知道在第一個浪板下面,希望要來的山友留意。
6. 天氣太熱,多帶一件外套,似乎用不到,一件薄上衣便可。